蝉联三届!爱尔眼科荣膺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爱尔眼科荣膺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9月5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华慈善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表彰慈善、弘扬慈善文化,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荣膺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捐赠企业。

这也是继2018年、2021年蝉联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后,爱尔眼科连续三届获此殊荣。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公益慈善行动与贡献再次获得国家高度肯定。

 

中华慈善奖是于2005年设立,旨在褒扬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及项目。由国家民政部负责实施,该奖项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奖项设置慈善楷模、慈善项目(慈善信托)、捐赠企业、捐赠个人等类别。

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根据《“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和《民政部关于开展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民政部组建了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并下设办公室,经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级民政部门(以下简称推荐单位)推荐、评委会办公室审查、推荐单位公示、评委投票和网络投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等程序,确定了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拟表彰名单。爱尔眼科入选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捐赠企业拟表彰名单。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志坤领奖

据悉,经过20余年的发展,爱尔眼科现已成长为具有全球规模和医疗能力的眼科医院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00余家眼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网络覆盖亚、美、欧近30亿人口。

 

蝉联三届!爱尔眼科帮助百万余例困境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党的二十大作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创业20余年,爱尔眼科始终坚持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在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眼科医疗服务的同时,以企业公民身份,积极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回馈社会、服务民生。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已支持公益项目600余项,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区,累计公益捐赠20亿元;已帮助100多万例困境眼病患者重见光明,眼健康义诊和科普宣教覆盖近2亿人次。

2022年7月底,在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爱尔眼科对下一阶段公益战略做了系列部署,即未来十年捐资助力打造可持续眼健康公益生态,构建一个由政府指导、企业出资、基金会运作、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机构执行、国内国际联动、覆盖更广泛人群的眼健康公益生态圈,推动系统性解决眼健康问题,让人人享有优质可及的眼健康服务。此举通过加强社会各方联动,将爱尔的向善举措推向更高水准,有望扩大普惠性医疗服务供给,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与成效。

继2018年、2021年蝉联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后,爱尔眼科连续三届获此殊荣

爱尔眼科的公益行动有效推动了我国防盲治盲进程,助力政府实现“普遍眼健康”的公共卫生目标,增进了民众健康福祉,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得了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中国公益慈善企业”等荣誉。今年2月,爱尔眼科荣获“2022年度公益企业”奖。

“我们深知,只有深深地根植大地,才能枝繁叶茂;只有真诚地反哺社会,才能生生不息。”谈及未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爱尔将继续坚守‘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使命,以‘爱’为集团文化内涵,以‘善’为集团基因核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追求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助推乡村振兴、关怀弱势群体、助力医疗与教育普惠,努力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付淼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具有广泛扎实的理疗基础,熟悉各种眼科常见病诊疗,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的诊治,发表中文科技核心论文2篇。

夏丹

主任医师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简介:

具有诊治各种眼病的能力和经验,擅长各类角膜病、眼表疾病,对各类白内障、眼外伤、眼整形、儿童近视防控、斜视弱视等相关眼病有丰富的经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篇,参编著作两部,获专利两项,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

第二十届中国慈善榜发布,爱尔眼科荣获“年度慈善企业”称号

转自:中国新闻网

 

5月18日下午,第二十届(2023)中国慈善榜正式发布。凭借深入践行向善理念,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尔眼科”)荣获“年度慈善企业”称号。

多年来,爱尔眼科不断追求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爱尔帮扶救助的脚步从未停息,从人才、技术到资源,“三位一体”全方位助力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为推动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爱尔眼科创新实施“交叉补贴”公益模式,将高端医疗服务所获得的利润补贴至低收入眼病患者群体,实现对困难眼疾患者的长期眼科医疗救助。而“分级连锁”模式则让服务全国的医院网络和医疗志愿队能将专业的眼健康诊疗服务输送到城乡县域,切实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同时,通过精准实施“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红十字爱眼护眼工程“慈善光明行”“侨爱心·光明行”“乡村振兴·筑梦光明”“万人眼健康·乡村振兴光明行”“‘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救助”等眼健康主题公益活动,充分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眼健康医疗需求,帮助他们重见光明,走向幸福和谐的光明之路。目前,爱尔眼科已支持公益项目600余项,公益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连续两次荣获“中华慈善奖”。2022年度,爱尔眼科公益性捐赠达1.8亿元,救助家庭困难眼病患者近10万例,累计实施公益救助近100万例【1】。

同时,爱尔眼科在科研、教育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促进自身发展,为公益事业不断提供有生力量。不仅持续搭建并完善形成了“多院、多所、五站、三中心、三基地、一平台”的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还通过加速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创新,让科研成果惠及基层。2022年,爱尔眼科公布未来十年公益战略,并成立公益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多位公益届资深专家担任委员,以智慧加持集团公益事业发展,推动公益事业朝着战略性、体系化、专业化方向升级。

“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是爱尔眼科自成立以来始终贯之以一的使命。”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爱尔眼科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稳步推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重点打造“1+8+N”眼科医疗服务网络,深入推进“眼健康生态圈”战略实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据来源:

【1】《2022年度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杨嫣

简介: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从事眼科临床工作数年,EVO ICL认证规划师,对眼科常见病的诊疗有丰富经验,擅于角膜屈光手术(如表层手术、半飞秒、全飞秒、精雕绿飞秒等)和ICL的手术设计,擅于制定眼内镜植入的手术方案。在《Journal of Imaging》期刊上参与发表英文文章1篇。参与发表论文Clinical Ut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to Enhance Wide-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mages。

洪山爱尔高度近视多学科名医联合会诊常态化,为疑难眼病患者制定诊疗方案

近年来,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决近视增长过快的问题,也要重视高度近视的合理诊治。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超过-6.00D或者眼轴长度超过 26.5mm 的一种屈光不正。数据显示,我国近视患者人数高达6亿人,高度近视患者占比约9%,其中高度近视人群中有2%-3%为病理性近视,其引起的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度近视人群具有眼轴长、巩膜壁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玻璃体液化、眼底常合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眼底病变的特点,且易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疾病。

而在目前眼科的临床工作中,其亚专科的分类越来越“细”“精”“专”,开展高度近视多学科专家会诊(eMDT)、个性化诊疗可以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策略,帮助高度近视患者更早、更精准地明确诊断且及时有效的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视觉质量。

 
 
汇聚省内一流名医专家 

为了更好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眼健康服务,武汉爱尔眼科洪山医院高度近视多学科名医诊疗门诊,是基于多学科诊疗组原则建立的眼科专业的多学科诊疗团队,由湖北省一流眼科亚专科名医专家组成,为高度近视提供名医联合会诊服务,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更佳的全程医学管理。

 

多学科会诊机制 

武汉爱尔眼科洪山医院高度近视多学科名医诊疗门诊首次采取屈光、眼底、青光眼、白内障、小儿眼科等多学科眼科专家会诊机制,在屈光度矫正的同时,还密切关注患者的视功能、眼压、房角及眼底等全面检查,为患者提供集检查、治疗、矫正为一体的高度近视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可以为饱受高度近视困扰的患者带来合适的个性化诊疗方案。